2023年,普定县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普定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社会民生事业得到了有效保障和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排名安顺市第一。
2024年,普定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安顺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普定文化底蕴深厚、煤铅锌矿资源富集、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循环产业绿色发展、综合能源体系完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等比较优势,推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普定新篇章。
集中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
普定县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实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左右。
在招商引资上出真招。坚持以能源、基础材料主导产业为切入口,发挥黄桶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热蒸汽比较优势,引进大项目、好项目。落实招商引资前置审核要求,执行招商引资产业项目评估和决策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项目落地生效上下功夫。强化重大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探索“容缺办理”高效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引进一个、落地一个。切实做好贵州能源普定电厂项目建设、安顺电厂技改、煤矿技改等项目服务保障。确保盘江普定电厂项目、来腰鼓风力发电、安特普一体化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早投产早达效。
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上增动能。以申报全省重点经济开发区认证为契机,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园区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铝材料等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以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为契机,推进腾笼换鸟整合空间资源。加强东西部协作,深化与广州市花都区合作共建数据共享、产业协同的“飞地经济”新模式,不断激活园区发展新引擎。
提高品位推动新型城镇化展现新面貌
普定县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力争新增城镇常住人口0.51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3.15%左右。
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完善《普定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批,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空间布局。打好新型城镇化“三张牌”:完善青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城市康养避暑组团建设;完善白岩阿宝塘片区项目规划设计,推动打造安顺市医康养旅结合示范点;完善黄桶地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升区域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工业园区就业群体公共服务配套需求。
推动产城融合。抢抓黄百铁路建设黄桶站拆迁和物流枢纽建设机遇,努力将普定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节点城市。探索电厂热蒸汽服务城市生活路径,加快供热进住宅小区和配套恒温游泳馆建设。发挥即将运营投产的盘江普定电厂、开工建设的贵州能源普定电厂和普定经开区产业集聚带来的人口聚集优势,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提升公共服务。推动普定县第八小学、第八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满足城区学位需求。推进县级医疗机构提标改造,推动县人民医院达到“千县工程”标准、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推进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探索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加快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立足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迸发新活力
普定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坚守底线任务。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坚决守住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持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展特色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聚焦“一大一小”(肉牛、肉兔),以按揭养牛为载体,推广“牛超市”和“28安心养”联农带农发展,推动肉兔全产业链闭环发展。聚焦“一果一叶”(金刺梨、茶叶),以春归等金刺梨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引领,做大基地,做强产业。以哚贝古茶公司等企业为引领不断提升夏秋茶加工能力,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深化农村改革。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稳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项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经营改革试点,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国有农业企业改革,持续探索完善“SPV+五项机制”,规范企业运营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国有企业带动优势,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
融合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化实现新跨越
普定县深度融入安顺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重大部署,围绕“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旅游定位谋划旅游业态,提高普定旅游承载力和贡献力。
围绕“两张名片三朵花”,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用好穿洞史前遗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两张国家级名片,持续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考古研学基地和科普研学基地建设。办好“铁水冲龙”、西路花灯地戏大赛、高台地戏展演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释放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活力。
围绕“一坝四水双养茶”,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基地。用好普屯坝独有的高山草原风光和特色民俗文化,打造民族风貌浓郁的民宿点位;深挖沙湾城关河、秀水波玉河、水井村、青山湖的水景风光,打造环湖露营带;用好猫洞阿龙谷森林康养基地(药膳基地)、推进阿宝塘康养旅居综合体项目,打造白岩镇民宿集群;用好10万亩茶园,打造化处镇朵贝村和穿洞街道靛山村、贡达村等茶文化康养基地。
围绕“来到普定就是家”,打造宾至如归的旅游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到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当好旅游志愿者、形象代言人,提升普定旅游品牌知名度。健全涉旅行业服务规范、信用监管机制,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来普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游得安心、玩得开心。
文章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19期
海报制作/陈郭泽萱
融媒编辑/王永懿
一审/王远柏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