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札记】谈文说艺微信录20 则(十(T304——324)

【原创札记】谈文说艺微信录20 则(十)(T304——324)

(2024年5月 26日至2024年 7月 10日)

◎ 涂 阳 斌

304、2024年5月26日。请您为我支个招。2024年5月26日,我和弟弟业余写作散文已满400篇,我在朋友圈留言:“流水文字式的‘散文、札记’已写了400篇,49篇是退休后写的。一直苦恼于怎么超越自我,写点像样子的散文,请您给支个招!”我在朋友圈还贴出了400篇习作目录。留言贴出后,收到了一些建议,选发几则,鞭策自己:网友量苍穹留言说:“你是一个勤奋的时代记录者。但你的作品思想性、文学性的内涵较为欠缺,虽量多而影响力不大,要精心多读一些哲学、政治、社会学方面的世界名著。”老同事胡中秋兄留言:“你写的散文质量已经很高了。再支招也超不过你啊!”诗人陈大海老师留言:“你的散文不仅像样子,已经成了榜样。”知名学者涂文学教授、博导留言:“笔耕不辍,成果丰硕。敬佩之至!”网友新语留言:“你们笔下的乡土人物写得真传神。最近,根据作家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电视剧十分火爆,值得你们借鉴。”

305、2024年5月28日。潜江豆豉为何取名“尝香思”。湖北潜江市周矶管理区办了个豆豉厂,生产香辣牛肉酱豆豉,与湖北仙桃市郑场豆豉相类似。办厂之初,厂里请一位高人为产品命名,这高人是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第一站在周矶管理区工作,当时叫周矶农场。这位高人在周矶农场演绎了他的初恋。周矶办豆豉厂,请他命名商标,高人想起他的初恋,脱口而出:“尝香思”。——尝香思,常相思,长相思。

306、2024年5月30日。我看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我读过新疆作家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被他们笔下质朴、鲜活、独特的边疆牧区风情所陶醉,“小切口”作出了大文章。把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成8集电视连续剧,是个创举。我用一天时间,集中看完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电视剧朴拙、真诚、辽阔的边疆风情,吸引我一口气看完,如饮甘泉。2000年金秋时节,我曾到新疆工作一个月,到过阿勒泰。早在五、六十年代,湖北有15万青年支援新疆,连同第四代子女,湖北籍新疆人约有20多万人。阿勒泰是湖北籍支边人员集中居住区,许多人喜欢看湖北卫视,特别喜欢看湖北卫视播放的楚剧。5月27日,我写了个帖子《请您为我支个招》,有网友留言抬举我:“你是江汉平原的李娟”。这是拿铜比金子。不过,我会努力的。

307、2024年5月31日。今天找出了2018年7月3日为老唐画《山乡写意》的打油诗:山村醒来早,蝉鸣炊烟香。叶落秋空静,霜至硕果黄。

308、2024年6月1日。花鼓戏戏剧电影《河西村的故事》即将公映。据“思乡远梦”公众号消息,首部现代花鼓戏戏曲电影《河西村的故事》即将公映,该片根据获奖的荆州花鼓戏舞台剧《河西村的故事》改编拍摄,影片时长约100分钟。主要演员包括胡新中、李春华、付潜芬、答沙、陈斌、吴珍珍等。《河西村的故事》反映了两代人、两个家庭的爱情纠葛和人生故事。以小龙虾与花鼓戏为创作背景,折射出潜江改革开放以来脱贫致富的成功探索与城乡巨变。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双关主题,既折射农村的沧桑巨变,也是荆楚乡土文化的巧妙表达。1980年由胡新中、温小蓓、邵诗忠、胡想英主演的荆州花鼓戏《花墙会》搬上电影银幕,风靡一时。

309、2024年6月2日。在广州开个“通海口书画之窗”怎么样?我的家乡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是个不足6万人的水乡古镇,据我初步了解,定居或客居广州的通海口籍一级美术师就有4位:李在时先生、朱墨先生、陆家鑫先生、金祖泉先生……我突发奇想,似乎可以考虑组建一个通海口人书画托拉斯,扎木成排,共图发展,把通海口的书画作品通过广州这个大码头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我的设想是:在广州开个店,叫湖北仙桃“通海口书画之窗”。店里展示、销售通海口人的书画作品以及通海口人出版的各类图书;承接各类书画项目;组织通海口书画作品创作,供广州销售,像钟儒乾先生、熊庆华先生、李传富先生、雷万春先生、汪祖典先生、李毅先生、刘本镐先生、侯鸣艺先生、李庆华先生、杨志海先生、陈少平先生、许汉先生、卢进汉先生……的书画作品,都可到广州的“通海口书画之窗”上市,前店(广州)后厂(通海口);代销家乡特产,兼营为家乡招商引资。……“通海口书画之窗”市场化运作,不依赖政府投资,但政府可以起组织发动作用。比如,按招商引资政策,引进项目入驻了通海口,按奖励政策兑现即可。潜江有“潜江裁缝”的打工品牌,监利有“铝合金门窗玻璃安装”的打工品牌,通海口创个名扬四海的“书画之乡”的品牌怎么样?

310、2024年6月3日。我想当个“点子大涂”。有一年,朋友送我一幅春联:“读书看报想问题,抽烟喝酒写文章。难得糊涂。”好像是那么回事?!因忙于公务,不可能有大块时间作系统的研究,只能忙里偷闲,写一点“短平快”的散文、随笔、札记,弄点浅尝辄止的流水文字,自娱自乐,有个几百篇的样子。回头看,40多年间,我还写了大量的“豆腐块”“建议”,说得文雅一点,就是“点子”,有的还影响很大,比如,我2000年写了769个字的“三湖连江,把武昌建成‘水’上科教明星旅游城”,促成了湖北旅游打卡点——楚河汉街的上马兴建。俗话警告说: “观棋不语真君子”。但我想到的是,经世致用小文章。端正态度,不发牢骚,以积极的心态出点子,也应该算是君子之为吧?我以为,学文科的,就是要把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当作人生目标。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积“豆腐块”为 “大块文章”,也许几百字的建议、“点子”,比有些“大块文章”更有“效力”。列出我多年写作的“点子”中的一部分(101篇之目录),希望成为“点子大涂”,力争写个“金点子”。“点子”不是家乡俗语中的“麻子”哦!

311、2024年6月4日。刘守华教授向家乡仙桃捐赠图书1000多册。2024年5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89岁的刘守华先生,向家乡仙桃捐赠图书1000多册,仙桃市图书馆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登门接受捐赠并向刘教授颁发收藏证书。这批图书包括刘教授的心血之作、450万字的10卷本《刘守华故事学文集》。2022年,刘教授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学家”称号。刘教授是仙桃市杜柳周家榨村人,他认为:是家乡地方民间文艺的滋养,培养了他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我与刘教授是忘年之交。今年春节后,我把本家大哥涂定卓写作的《洪湖风情竹枝词666首》送呈刘教授审读并求序,刘教授不顾年迈,字斟句酌,仔细批阅,欣然命笔写下了《湖北地方文化研究的一朵奇花》的序言,对《洪湖风情竹枝词666首》给予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序言还发表在《汉水文苑》2024年第2期上。

312、2024年6月4日。日前,仙桃通海口籍乡亲余立功出版了第7部长篇小说:《提案委主任》。在他荣休之时于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部政协题材的长篇小说,为他在政协机关工作38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前,余立功出版了长篇小说《破格》《闯荡》《引姑》《纠结》《人生归途》《葵花金黄色》等6部,约200万字,其中《人生归途》在2020年第21届深圳读书月评为“读者喜爱的好书”;《葵花金黄色》获得2023年“深圳市优秀群众文学(小说)评选”长篇小说类一等奖,第三十二届东丽杯梁斌小说评选长篇小说类二等奖。据悉,退休后的余立功正着手收集资料,回家乡仙桃采风,为58万字的《葵花金黄色》续写下集。

313、2024年6月5日。给“湘鄂西根据地沔阳苏区历史陈列馆”的一条建议。从网上得知,仙桃市有关方面正在广泛征集筹建“湘鄂西根据地沔阳苏区历史陈列馆”的建议。我1990年在仙桃市文化局工作,当年到北京为申请兴建仙桃市博物馆,做过一点功课。我发现,1950年,中央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湘鄂西分团到沔阳苏区慰问烈军属,同时征集了沔阳地区革命文物包括洪湖赤卫队文物326件,陈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湘鄂西根据地沔阳苏区历史陈列馆”可以考虑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请”回一部分,或请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复制一部分文物,这将极大地丰富“沔阳苏区历史陈列馆”馆藏。

314、2024年6月8日。得句赠一个年轻朋友:走南闯北男子汉,呼风唤雨媒体人。

315、2024年6月9日。推介老同事陆家鑫笔下的国画人物。陆先生对我说:“你喜欢写人物,我喜欢画人物,好像手法是相通的。”

316、2024年6月9日。仙桃籍知名摄影家曾令洪出版退休后的两本摄影作品集。2024年6月9日,收到初中、高中同学曾令洪寄来的两本摄影作品集:《想像的世界》《无色的世界》。这是老同学退休后超越自我的作品精选。令洪大我一岁,自小酷爱艺术,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刻苦自学,在摄影、书法、篆刻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尤其是摄影,他已出版了近百种摄影画册、明信片、挂历等;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大量摄影作品和论文;曾获奥地利哈苏超级大奖赛金奖、“休闲在杭州”大赛金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颁发的“摄影贡献奖”。《想像的世界》是令洪突破“记录式拍摄”的照本宣科、“后期制作式”的“人造痕迹”而苦苦探索的心血之作。2019年7月,令洪开始弃用单次拍摄,只用2—9次多次曝光,比如,一朵荷花,除了不变的外形,它整体的色彩结构(因为多次曝光)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便有了《想像的世界》。《无色的世界》收集的是令洪退休后拍摄的黑白片。有人说:世界的本质是单色的,那就让我们忘记颜色,走入无色的世界。《无色的世界》很有“古早味”。令洪是艺术家,更是热血战士。他曾扛着相机,几上战场,荣立战功;转业后,又用战士的拼劲实现艺术上的突破,这是最值得我们老同学学习和敬重的地方,也是母校的骄傲。

317、2024年6月16日。老家通海口的民间热心人士,在组织编写、出版了《通海口往事》《通海口记忆》《通海口风情》三本约150万字的大书后,又紧锣密鼓,打算编写、出版《通海口儿女》。传承文化、无私奉献!赞!

318、2024年6月17日。致《通海口儿女》编纂组的一点建议:前几年,仙桃市刘秋生先生凭一己之力,写作了《江汉儿女》一书,他曾寄我一本,蛮不错的一本励志读物,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与大力支持。《江汉儿女》一书値得你们主编《通海口儿女》参考借鉴。我建议你们从《江汉儿女》中选出一篇,通过《通海口人》公众号刊出来,供大家写作参考;或者按照你们的设计,先弄出一篇作范例,在《通海口人》公众号上刋出来,供四面八方的乡亲写作参考。这样也许会使编辑工作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319、2024年6月25日。徒步东湖书香道所见。湖北武昌东湖绿道的其中一段——东湖书香道近日贯通,武大北边实行了车道、骑行道、步行道三道分流,各行其道。今天,我开着“11号车”行走东湖书香道,拍了几张照片,与您分享。

320、2024年6月27日。今天,我收到了军旅书画家、作家朱墨先生快递来的散文集《我活了一千年》。这本在作家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散文集,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通海口乡亲鄢先生作序,知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书名。《我活了一千年》里面的许多篇什,就像家乡的黄土地一样质朴,也像家乡槽坊里放出来的老酒一样醇厚。

321、2024年6月28日。仙桃乡亲刘传铁的歌词《东湖美》获湖北“一首歌活动”一等奖。6月27日,湖北省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在湖北日报发布消息,2022—2023年度全省征集“一首歌活动”获奖作品评审结果出炉。刘传铁、陈汉武作词,孟可作曲,王庆爽演唱的《东湖美》获得一等奖。刘传铁是湖北仙桃人,1977年恢复高考的当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70年代开始,刘传铁就有大量作品在报刊发表。我收藏的一本1977年第8期《沔阳文艺》,就刊有他创作的歌词《到农家》。

322、2024年6月28日。日前,82岁的通海口乡亲陆家鑫敬绘的10幅毛主席专题组画,被仙桃市博物馆收藏,该馆向他颁发了收藏证书。“涂阳斌乡巴佬散文店”2023年5月21日、2023年7月5日、2024年5月24日,先后以《陆家鑫向仙桃市博物馆捐赠3张大幅人物肖像国画》《陆家鑫先生笔下的汉王陈友谅》《陆家鑫敬绘毛主席专题组画10幅》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目前,陆家鑫先生集中精力创作家乡仙桃名人系列国画。已完成《汉王陈友谅》《清官张难先》,当下正收集资料,着手创作《烈士胡幼松》。

323、2024年7月2日。我与75岁的《湖北日报》。1949年7月1日《湖北日报》创刊,今年75岁了。从1980年9月29日在《湖北日报》第3版发表第一篇短文起,四十多年间,我在《湖北日报》及其子刊《江汉早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新闻前哨》《党员生活》等刊物共发表各类文稿180多篇,其中散文56篇,56篇散文中,有31篇是发表在《湖北日报》东湖文学副刊的。这启发我: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种下汗水,多少会有些收获。祝福《湖北日报》生命之树常青!

324、2024年7月10日。致许福新?、许汉?、许明?兄弟的微信:前几天,看了许汉把许明贺《通海口人》公众号运营8周年的诗歌写成的书法作品,给了我一点启示。作家、书法家吴丈蜀先生以童体书写自作诗、词、联名世。许氏兄弟都爱好创作诗、词、联,又擅书法,编一本《许氏兄弟自作诗、词、联书法作品集》,当是沔西的一件盛事。对已创作的诗、词、联写成书法作品,是二度创作,需要激情和耐心。我已收到过通海口地区汪祖典、李庆华、张珍道诸位先生寄赠的书法作品集。期待早日看到许氏兄弟的作品集。

高端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